机房的恒温恒湿空调应该如何选型
在数据中心和各类机房中,恒温恒湿空调既是“降温神器”,也是“湿度管家”。选对了,服务器常年跑在22 ℃±2 ℃、55 %RH±5 %的“舒适区”;选错了,高温宕机、静电击穿、盘片凝露随时可能上演。下面把多年项目经验浓缩成一篇实战攻略,按时间轴帮大家梳理选型全过程。
一、先把“家底”摸清楚
别急着看设备样本,先回到现场:
1. 房间长、宽、高各是多少?有没有架空地板?
2. 墙体是否保温?门窗是否双层?
3. 有没有新风管道、消防排烟口?
4. 预估未来三年还会塞进来多少台机柜?
这些问题决定了后面冷量计算的基准,也决定你到底选风冷还是水冷。
二、冷量到底怎么算?记住“拆”字诀
总冷负荷=设备发热+围护负荷+人员/照明/新风负荷,再乘1.2的安全系数。
举例:一个250 ㎡机房,50 台服务器,每台600 W,设备发热就是30 kW;围护结构按250 W/㎡估算又是62.5 kW;再加上照明、维护人员、新风渗透,合计约92.5 kW;乘1.2后,选110 kW左右总制冷量最稳妥。
提示:经验值400 W/㎡只能做粗算,千万别用它来拍板投标。
三、风冷还是水冷?看“三要素”
1. 安装周期:风冷两周能通电,水冷至少两个月;
2. 现场条件:楼顶或室外平台能不能摆冷却塔?物业允不允许打墙洞走冷却水管?
3. 运营团队:有没有持证水处理工程师?没有就老实选风冷。
中小型机房(≤200 kW总冷量)一律推荐风冷恒温恒湿精密空调;大型或园区级数据中心再考虑冷冻水系统。
四、送风方式:下送风+架空地板仍是王道
地板高度≥30 cm,冷热通道隔离,机柜面对面、背对背,回风温度立刻降2 ℃。如果现场铺不了地板,可以退而求其次选“上送风+风帽”,但一定做二次风道导流,否则前排机柜吃冷风,后排吃尾气。
五、精度与冗余,必须写进技术条款
温度:22 ℃±2 ℃;湿度:55 %RH±5 %;
过滤器:≥H11级,可升级至H13;
噪音:≤65 dB(A),夜间值班不耳鸣;
冗余:N+1起步,预算宽裕直接2N;
群控:禁止三台机组同时加湿或同时除湿,节能10 %以上。
六、品牌与售后,别被“低价”绑架
国际一线:维谛、施耐德、艾默生、世图兹
国产头部:英维克、佳力图、华为、依米康
关键看四点:当地是否有备件库?是否有7×24小时到场承诺?压缩机是否主流型号?主控板程序能否远程升级?把这些写进合同,比多砍5 %价格更值钱。
七、施工图落地,最容易被忽视的四件事
1. 室外机落地平台承重≥1.5倍机组重量,避免挂外墙;
2. 铜管单程长度>30 m时,必须加曲率半径大的弯头并补充冷媒;
3. 冷凝水管坡度≥1 %,全程保温,防止夏季“下雨”;
4. 预留消防信号接口,气体灭火启动时空调必须强制停机并关闭风阀。